程阳桥位于广西三江县的林溪乡,它是众多具有侗族韵味的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座。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北部,与湖南、贵州接壌,侗族占全县人口的57%,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。依山而筑临水而居的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、富有浪漫诗情的民族。走进程阳八寨,不仅可以领略侗族风雨桥的风采,还可以感受侗寨古朴魏丽的民族风情。 
程阳桥建于1912年,至今已愈百年,是典型的侗族建筑之一。它与赵州桥、泸定桥和罗马尼亚的诺娃沃桥并称世界四大历史名桥。使得三江县闻名中外的,正是这座坐落在县城北面20公里马安寨林溪河上的风雨桥。
程阳桥又名永济桥、盘龙桥,桥长77.76米,宽3.75米,高11.52米,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、规模最大的风雨桥;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。程阳桥属木石结构,它有5个石砌桥墩,墩台上建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,桥廊桥亭杉木为架,上面覆瓦,亭廊相连,浑然一体,显得雄伟壮观;桥面铺木板,桥的两旁还有栏杆和凳,可供行人憩息。
侗族人聚居的地方,有河必有桥。而他们修的桥梁别具一格,与众不同,桥面上有桥廊桥亭相连,两边的栏杆下还有凳,这样的桥既可通行,还可以在桥上憩息和暂避风雨,故称风雨桥。
据说程阳桥是没有设计图纸的,建桥的能工巧匠全凭想象施工;整座桥也不用一颗钉铆或一个铁部件,大小木头全用木榫卯接,但结构严谨,完全符合现代力学原理;桥廊里还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装饰;五座塔阁式桥亭飞檐高翘,雄伟壮观,极富侗族建筑特色。程阳桥既是一座交通桥,又是一座艺术桥。
程阳桥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,它集桥、廊、亭三者于一体,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。由于它别具一格的建筑技艺和雄伟风姿,很多国外的桥梁专家和旅游者都慕名而来。1965年,郭沫若参观程阳桥,为其题写桥名并赋诗一首:“艳说林溪风雨桥,桥长廿丈四寻高。重瓴联阁怡神巧,列砥横流入望遥。竹木一身坚胜铁,茶林万载茁新苗。何时得上三江道,学把犁锄事体劳。”
郭沫若题写的桥名。
程阳八寨除了永济桥外,还有合龙桥、普济桥、万寿桥等好几座风雨桥,此为合龙桥。
为保护程阳桥,政府在不远处新建了一座风雨桥供村民出入。
侗族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是鼓楼,凡是建有鼓楼的地方,无疑都是侗族村寨。鼓楼由同姓村民建造,每个族姓一座鼓楼,因楼上置鼓而得名。鼓楼过去是侗族人遇到重大事情时击鼓聚众议事的地方,现在成了村民休闲娱乐和节日庆典的场所。此为程阳马安寨的鼓楼。
岩寨鼓楼。
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。侗族大歌是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多声部、无指挥、无伴奏的民间合唱音乐,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优秀的古代艺术遗产之一,也是享誉世界的民间音乐,2009年被联合国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。黔东南的侗族大歌曾在世界20多个国家演出,被称为“清泉般闪光的音乐,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”。程阳的侗族大歌虽然没有贵州小黄村侗族大歌那样的名气,但也是宛如天籁的原生态音乐,很值得欣赏。

在侗寨作客,侗族阿妹会给你敬酒。人美酒醇,甜甜的糯米酒会让你醉在温柔乡,只是酒醒后别忘了掏腰包——每杯10个大洋。
评论